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足鼎立(第2页)
作者:一袖乾坤
推荐阅读:前妻归来之邵医生好久不见、妙手空间:重生甜妻要造反、最狂弃少、绝世武帝、梦幻空间、大道问鼎、重生之修罗归来、如玉医坊、奋斗在红楼、田园医女娉婷传、妙木山的塔姆仙人、龙血魔兵、绝世斗神、将军策:嫡女权谋、农女有田超给力、重生宠婚:霍少,套路深!、重生九七之锦绣人生、补天记、阴阳鬼术、重生之仙帝归来、
一秒记住【67书吧 https://www.67book.cc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第二类监生便是高官公子,譬如某大学士的公子不学无术,考科举肯定没戏,但天子为了表彰这位大学士对朝廷的贡献,便恩准荫其子入国子监求学。
这位高官公子不出意外肯定会顺利毕业,成为一名光荣的国子监毕业生,顺利走上工作岗位。
这倒也没什么,父做高官子登科,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的共识。
除了这两种,剩下的一种便是极为无耻的官职了传奉官。
听名字这种官就不靠谱,其实就是皇帝陛下一高兴发了中旨,跳过合法程序直接授官。
这种官一般都是方士伶人担任,最被文官鄙视抵制。
别管这些传奉官多么风光,一旦失宠便会遭到文官们疯狂的反攻倒算,下场极为凄惨。
谢慎力推匠作学院,学员毕业后身份等同于国子监毕业生,虽然合法但身份地位并不高,只能做二等官。
而如果把匠考纳入科举,那么登科的匠人岂不就是‘匠进士’了?这样一来,匠人岂不是能名正言顺的做到高官了?
这当然是文官们不愿意看到的。
故而他们能允许谢慎创立匠作学院,却不准许谢慎运作匠考入科举。
谢慎之所以这么坚持拔高匠人的地位,便是看出文官创造力的匮乏。
许多匠人不仅是优秀的手艺人,还有着无数奇思妙想,如果引导得当,未必不能发明出许多划时代的东西。
明朝已经有了资本萌芽,为什么就不能有工业革命?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有了科技国家才能进步。
大明要想改变覆灭的命运,大搞科技才是唯一的出路。
而这一切都要靠提升匠人的身份来做到。
任何的改革矛盾都在内部,阻力也出在内部。
这一点谢慎早就知道。
但他没想到阻力会如此之大。
真是倒下一个何侍郎,千千万万官何侍郎站起来
在谢慎看来朝廷仅仅由儒士把持是很危险的,这些人精于内斗算计,自然而然的就发展成嘴炮东林党。
而完全由军人把持朝政更危险,文人最多讽刺挖苦一番皇帝,武将弄不好就造反了,估计皇帝对此也放不下心。
所以文人武将必须相互制衡。
唐朝武人太盛,这才有了藩镇割据。
宋朝文人太强,这才导致国家羸弱。
大明有向宋朝发展的趋势,故而需要及时矫正。
最理想的状态是让文人、武人、匠人达成一个平衡状态,国家有多种声音,不至于走偏。
但实现起来无疑是困难的。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
武将要想崛起需要不停的立功,而这需要不断有战争发生。
东南暂时已经安定,只能将视线放在北面和西北。
至于匠人要想提升地位必须要拿出足以令人信服的发明。
这可不是什么肥皂牙刷能做到的,必须得是燧发枪一类的革新性发明。
光靠匠人本身显然无法做到,这就需要谢慎暗授机宜了
第二类监生便是高官公子,譬如某大学士的公子不学无术,考科举肯定没戏,但天子为了表彰这位大学士对朝廷的贡献,便恩准荫其子入国子监求学。
这位高官公子不出意外肯定会顺利毕业,成为一名光荣的国子监毕业生,顺利走上工作岗位。
这倒也没什么,父做高官子登科,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的共识。
除了这两种,剩下的一种便是极为无耻的官职了传奉官。
听名字这种官就不靠谱,其实就是皇帝陛下一高兴发了中旨,跳过合法程序直接授官。
这种官一般都是方士伶人担任,最被文官鄙视抵制。
别管这些传奉官多么风光,一旦失宠便会遭到文官们疯狂的反攻倒算,下场极为凄惨。
谢慎力推匠作学院,学员毕业后身份等同于国子监毕业生,虽然合法但身份地位并不高,只能做二等官。
而如果把匠考纳入科举,那么登科的匠人岂不就是‘匠进士’了?这样一来,匠人岂不是能名正言顺的做到高官了?
这当然是文官们不愿意看到的。
故而他们能允许谢慎创立匠作学院,却不准许谢慎运作匠考入科举。
谢慎之所以这么坚持拔高匠人的地位,便是看出文官创造力的匮乏。
许多匠人不仅是优秀的手艺人,还有着无数奇思妙想,如果引导得当,未必不能发明出许多划时代的东西。
明朝已经有了资本萌芽,为什么就不能有工业革命?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有了科技国家才能进步。
大明要想改变覆灭的命运,大搞科技才是唯一的出路。
而这一切都要靠提升匠人的身份来做到。
任何的改革矛盾都在内部,阻力也出在内部。
这一点谢慎早就知道。
但他没想到阻力会如此之大。
真是倒下一个何侍郎,千千万万官何侍郎站起来
在谢慎看来朝廷仅仅由儒士把持是很危险的,这些人精于内斗算计,自然而然的就发展成嘴炮东林党。
而完全由军人把持朝政更危险,文人最多讽刺挖苦一番皇帝,武将弄不好就造反了,估计皇帝对此也放不下心。
所以文人武将必须相互制衡。
唐朝武人太盛,这才有了藩镇割据。
宋朝文人太强,这才导致国家羸弱。
大明有向宋朝发展的趋势,故而需要及时矫正。
最理想的状态是让文人、武人、匠人达成一个平衡状态,国家有多种声音,不至于走偏。
但实现起来无疑是困难的。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
武将要想崛起需要不停的立功,而这需要不断有战争发生。
东南暂时已经安定,只能将视线放在北面和西北。
至于匠人要想提升地位必须要拿出足以令人信服的发明。
这可不是什么肥皂牙刷能做到的,必须得是燧发枪一类的革新性发明。
光靠匠人本身显然无法做到,这就需要谢慎暗授机宜了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